李同生简介 李同生医生/药师详细介绍?关于该医生/药师的详细资料和具体介绍,请您看下面的详细内容,期中包括个人资料、业务领域、主治范围、学术成果、获奖情况等。

个人资料

教育经历

出身于儒医世家,自幼从父李治仁公学习中医骨伤科医学及武当内家功法。后又从师刘道纯浅涉到家理法和道家理念影响的中医学。

李同生简介 李同生医生/药师详细介绍-医学资源分享网

1946年17岁时经武汉市卫生局考试合格,领取中医师开业执照,独立应诊。

1950年毕业于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正骨学习班。

1951年通过市卫生局主持中医师考试,进入中医进修学校学习,195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。

诊治范围

骨与关节损伤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腰椎管狭窄症、筋伤、骨髓炎。

研究方向

骨伤科的理论及临床,以及中西医结合对近关节骨折、关节内骨折、骨疾病(骨结核,恶性肿瘤),和颈肩腰腿痛(腰锥间盘突出、腰椎管狭窄症,颈椎病,退行性骨关节病等)的研究。

工作经历

1953年参与起组织武汉市第一家骨伤科联合诊所,并任副所长。

1954年任武汉市正骨进修班副班主任。

1955年调武汉体院运动系担任主治医师。

1956-1958年三届西学中骨伤科讲师。

1958年调武医一院任主治医师,并创办骨伤科诊室。

1960年中医骨伤科和西医骨科合并为中西医结合科室,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。

1985年调至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任院长

1987年被聘为研究员、教授。现任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、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社社长、主编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。

科研成果

主持骨伤科研项目15项,获部、省级科技成果奖二等、三等五项,主编与参编书著十余部。

获奖情况

1999年获吴阶平副委员长颁发二十世纪中医接骨学最高成就奖。

学术思想

1、推崇道家思想

李氏认为道家与医学同一渊源,虽各自发展,但相互渗透。所以他将道家思想及养生功法引入骨伤科、融台在诊疗之中。不论是药治。手法、功能锻炼或气功养生康复,多采取道家的顺应自然思想。燮理阴阳,顺势利导,无过无不及,恰中肯綮.

2、在骨伤科的治疗上,主张手法与药治并重

在手法上,其功力锻炼以武当功法为主。参以少林功法的精要部分。将气功,武功与正骨治伤手法焙于一炉,又将传统手法与现代医学,自然科学相结合 使李氏伤科别具一格。他把手法综合归纳为拔伸、捺正、按摩等l0种。

(1)拔伸法:可解除伤肢肌肉痉挛。使骨折短缩移位,旋转移位,成角移位得到改善或矫正.拔悼多由助手进行,拔伸力由轻到重,助手“倒腰向后”,用身体向后倾斜的重力持续缓慢加力,应当注意的是有拔伸力,一定要有反拔伸力作用于近骨折端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牵拉引力作用到两骨折端上去。

(2)捺正法:广义捺正几乎包括整个整复手法, 此处系指狭义捺正。捺者,用手掀也, 手重按也。捺正法用于横形、短斜形、短螺旋形以及粉碎牲骨折有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者,对有短缩移位和重迭移位者,可先行拔伸而后施以捺正。捺正法有两点或三点捺正法,前者用于骨折侧方移位,后者用于成角移位。

(3)反折法:又名翻托手法,对于骨折有短缩,重迭移位,经用拔伸法不能将短缩移位全部矫正者,可用反折法整复。先将骨折端推成成角,在助手轻力拔伸下,术者两大拇指为一方,按捺住骨折段突起的骨折端,两手的其余八指按捺住另一突起的骨折端,术者两拇指用力向选定的方向推按,将骨折推撩成30-50度成角, 然后两拇指和余八指周时用力按捺, 并作小范围的多次推拉动作,待远近两骨折段的同侧骨皮质接触顶住时,术者两手仍用力按捺复位的骨折端而不放松 助手再将成角的骨折端复直还原。

(4)旋转法:用于骨折有旋转移位者。根据骨折时旋转外力乍用的方向,用相反方向的旋转方法,使移位骨折得以整复。常用旋转手法有:回旋法,用于斜形骨折。螺旋形骨折有背向移位,或两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;捻转法,用于骨折后的旋转移位,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,或骨不连接者;转动法,用于关节处骨折有侧方移位、成角移位和旋转移位者。在靠近骨折的关节上,可选用冠状轴或矢状轴,作顺或逆利针方向转动,利用关节转动并加其它手法而将其整复。

(5)屈伸法:即在拔伸下作关节屈伸手法,近关节的骨折段过于短小.用手难以握持,利用关节的屈伸力可带动近关节的骨折段进行整复。关节内骨折因骨折片被附着的肌肉收缩牵拉,而产生不同的移位,此时的屈伸手法可使该肌群松弛,便于整复。

(6)摇晃法:横形骨折或短斜形骨折有侧方移位的骨折面锯齿相嵌,可在拔伸,捺正法下行摇晃法。术者一手按捺近骨折端移位突起点, 一手按捺远骨折端移位突起点, 作推按,摇摆,晃动若干改,摇晃的角度为10-30度。

(7)挤捏法:用于管桡骨长斜形骨折、螺旋形骨折者,骨折线较宽,有分离移位,或横形骨折有轻度侧方移位,或粉碎仁仨骨折等。术者旧两手在骨折同一水乎作相对挤压按捏,进行整复。

(8)分骨法:用于两骨或多骨并列部位的骨折,导致骨间隙臻窄。形成成角移位或侧方移位者。此法要点是:术者用两拇指甲部靠拢并列成一方,2-5指成另一方,分别掐捏正反两侧,楔入狭窄的骨间隙处。到一定深度后,两手各捏住同侧的骨折端而作扯拉分开。

(9)合骨法:这是一种使分离移位的远近两骨折端,向骨折线靠拢的手法。术者用两手拇指,食指抵送两骨折块靠拢合骨,使两骨折端紧密接触.

(10)推拿法: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法 多用于骨折整复后,藉以调理筋络,顺筋捋骨,使骨折合缝,使歪曲扭转的肌肉、肌腱得到整理还原,而宣通经络、化淤活血、行滞理气。

3、深谙武当功法,外示安逸,内含刚挺。吸取武当内功之心静神宁,松软沉静,不致于临症慌张;发劲如箭,收功如电,不致于失手致伤(指使用闪劲的大力手法,或施用弹性冲击力的功法);顺项提顶,虚胸实腹,不至于汗喘气逆;沉肩坠肘,动作稳健,不致于抖动失准;含胸拔背,催力至手,不致于气血乖高;口闭齿叩,舌抵上颚,不致于口燥神疲。

4 、李氏内治颇具特色。他主张用药之道当法乎自然,因势利导,用药量不在多,贵在

切合病机。认为新伤责之于血淤,旧伤重在通络,应按四诊八纲,审证求因,据因定法,宗法拟方,依方遣药。反对拘守成方,百病一法,以病符方,以致药病不符,反致病笃。在内治上,他认为只有调理气血、行气理滞、活血祛淤,方能续筋接胃。调理气血之法又当分清脏腑、经络、部位, 施以温清补泻。李氏临床用药组方法度严谨、配伍精当、君臣分明,用药_;善兴王道之师,绝少大辛、大热、大燥、大寒等霸道之品。祛邪之时,注意刻刻顾护正气。

5、擅长武当气功点穴疗法(又名循经点穴法)。李氏常以脏象、经络、穴位、营卫气血为基础.以武当派的内功练气,蓄劲、发功等功力功法为依据,用指代针,进行穴位点打。点穴时,仍须用武当内功施法,施术者要求松、静、随、沉。凝神一志,调平气息.意在气先.聚集全身精气于丹田, 由丹田发劲,以意领气,尾闾正中,顶竖肛提,运气由尾闾升至肾关,由肾关沿夹脊至天柱,开泥丸,舌抵上颚接天河水,津液满口,通任脉至膻中,呼应督俞,阴阳交泰,运气于臂肘、前臂,腕,运劲于掌指,此即武当内家所说的 “牵动往来气贴背,乃敛气入脊”、“尾闾正中神贯顶”等。依此法以意领劲。运行到手指,能使点穴疗法之效大增。

荣誉称号

全国第一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山东曲阜李氏骨科第四代传人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