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度衰弱:( guodushuairuo )

别名:
虚劳
,
虚证

下面是关于过度衰弱的西医介绍、病因病机、类证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,请您查阅参考:

简介:
过度衰弱是指体质衰弱,伴有体力和精神状态减弱。该病的发生很少是单纯的一种疾病,多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和结果,因此,无确切发病率的统计。
病因:
该病主要的致病因素除营养不良外,常见的还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,主要有以下几种:①摄入不足及营养素平衡失调:精神失常或神经性厌食、偏食者进食过少,消化道梗阻使食物不能下达胃肠等,均可引起营养不良。②慢性胃肠道疾病影响消化吸收:如慢性腹泻、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慢性肝病非但影响消化吸收,也妨碍了蛋白质的合成及营养素的代谢和储存。③分解代谢加速:甲状腺机能亢进、白血病、各种癌症、长期发热、糖尿病及结核性疾病等,均可增加体内各种物质的消耗。
诊断标准:
本病参考诊断标准如下:
1.体质衰弱:表现为身体细长瘦削,肌肉薄弱,肌张力低,结缔组织疏松,皮下脂肪少,皮肤菲薄松弛。骨骼结构较纤细弱,面部及颈项狭长,锁骨突出,胸廓扁平狭长,肋骨由后上方陡然向前下方下降,肩肿骨自肋骨而耸起。脊柱常向后凸,膝外翻,平足。心脏呈悬垂心,横膈低位。上腹呈舟状凹陷,下腹部明显隆起;腹腔内器官下垂。胃呈鱼钩状,常伴有胃扩张。肾脏也易下垂。小腿呈柱状,缺乏明显突出的腿肚,跟健及跟部等正常形象。血压常偏低,期外收缩、疝、痔核及下肢静脉曲张也常发生。
2. 体力和精神状态减弱:患者有患臆想病、忧郁病及精神分裂症的倾向。体力很难适应日常工作。
患者易患结核病、胆石症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;妇产科病变有:子宫后屈,子宫脱垂,盆腔静脉曲张,白带过多,性欲淡漠,性感缺乏;妊娠期易发生剧吐,顽固性便秘等,分娩时易发生宫缩无力,产褥期常发生子宫复旧不全、乳汁分泌不足等。(丁曼琳.妇产科诊断与鉴别诊断.第1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.1989:329.)
病史:
对过度衰弱病人,要着重询问发病时间,发病情况,有无长期的慢性病史及患者的进食情况,包括品种、质量及数量等。
体征:
1.疲劳乏力:患者对各种活动不感兴趣,喜坐卧,懒于活动,工作效率减低,体力低下,劳动时极易疲劳,严重时劳动力丧失。
2.消瘦:由于皮下脂肪少,皮肤松弛缺乏弹性,皮下静脉清晰可见,腹呈舟状,骨骼明显,肌肉亦渐萎缩。
3.循环系统:血压偏低,心动过缓,心律不齐。
4.消化系统:消化能力显著减退,易出现消化不良,食欲不振及腹胀、腹泻等症状。
5.其它:基础代谢率下降,畏寒怕冷,月经量减少或闭经,性功能减退。
鉴别诊断:
本病应与衰弱型体质鉴别。两者的表现有相似之处,如身体消瘦、四肢细长,肩膀狭窄,骨骼轻薄,肌张力低,脂肪较少,脊柱弯曲,胸部扁平而狭长,心脏较小,血压较低,腹腔内脏器官易下垂,肠吸收能力较差,生殖器官发育不良。但衰弱型体质没有体力和精神方面明显衰减现象,可资区别。
治疗:
在治疗方面,除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外,宜采用综合性补给措施,使病人潜在的各种不足情况得以纠正,以便早日康复。一、一般疗法
要使患者精神愉快,心情舒畅,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,加强体格锻炼。
二、营养疗法
(一)口服营养治疗
一般病人应以口服营养物治疗为主。
1.热量:开始阶段应逐渐增加,比较治疗前约增加 50%左右,一般地说,每日每公斤体重给热量35~50千卡。总热量达到足够身体的需要时,所供给的蛋白质才能被用于修复组织和贮藏。
2.蛋白质:每日蛋白质的入量直为每公斤体重1.5~2g,其中至少1/3为动物蛋白质。
3.给予各种维生素,一般应略超过生理需要量。
4.纠正水和电解质缺乏。
(二)静脉营养疗法
当病人不能口服或消化道吸收不良而需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时,可经静脉滴法或上腔静脉导管输入营养物质,可使营养不良症好转。
基本营养溶液:内含20%葡萄糖和4~5%氨基酸、每1000ml溶液含氮5.25~6g,相当于蛋白质32.5~37.5g,能量900~1000干卡。长期不能口服的病人,还要注意补充钾、钠、钙、铁、镁和各种维生素。每日供给的总热量和总液量按具体情况调整。
三、原发病的治疗
由于本病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和结果,因此在补充营养的同时,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。
四、手术治疗
1.对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过度衰弱,在补足营养,体力增强的情况下,宜尽早手术切除肿瘤。
2.腹部脏器下垂者不要轻易手术,除肾下垂引起输尿管扭曲,发生肾盂积水,才适宜手术。另外严重的子宫脱垂,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,可行手术治疗。对胃肠下垂可应用适宜的橡皮束带加以控制。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