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玉米须

汉语拼音:Yù Mǐ Xū 别名:玉麦须(《滇南本草》),玉蜀黍蕊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棒子毛(《河北药材》)。 性味:甘,平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玉米须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玉米须的功效_玉米须的用量和禁忌_玉米须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玉麦须(《滇南本草》),玉蜀黍蕊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棒子毛(《河北药材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。

化学成分:含脂肪油2.5%、挥发油0.12%、树胶样物质3.8%、树脂2.7%、苦味糖甙1.15%、皂甙3.18%、生物碱O.05%。还含隐黄素、抗坏血酸、泛酸、肌醇、维生素K、谷甾醇、豆甾醇、苹果酸、柠檬酸、酒石酸、草酸等。

汉语拼音:Yù Mǐ Xū
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"玉蜀黍"条。

性味:甘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烟吸入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慢性肾炎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水肿:玉蜀黍须二两。煎水服,忌食盐。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玉麦须(《滇南本草》),玉蜀黍蕊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棒子毛(《河北药材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。
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。

性味:甘,平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性微温,味甘。
②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甘,平。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性平,味甘淡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烟吸入。

功效与作用:利尿,泄热,平肝,利胆。治肾炎水肿,脚气,黄疸肝炎,高血压,胆囊炎,胆结石,糖尿病,吐血衄血,鼻渊,乳痈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宽肠下气。治妇人乳结,乳汁不通,红肿疼痛,怕冷发热,头痛体困。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。又治小便淋沥砂石,苦痛不可忍,煎汤频服。
③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利尿药,对肾脏病、浮肿性疾患、糖尿病等有效。又为胆囊炎、胆石、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。
④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能降低血压,利尿消肿。治鼻血、红崩。
⑤《河北药材》:治水肿性脚气。
⑥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开胃,平肝,祛风。
⑦《四川中药志》:清血热,利小便。治黄疸,风热,出疹,吐血及红崩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水肿:玉蜀黍须二两。煎水服,忌食盐。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
②治肾脏炎,初期肾结石:玉蜀黍须,分量不拘,煎浓汤,频服。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
③治肝炎黄疸:玉米须、金钱草、满天星、郁金、茵陈,煎服。
④治劳伤吐血:玉米须。小蓟,炖五花肉服。
⑤治吐血及红崩:玉米须,熬水炖肉服。
⑥治风疹块(俗称风丹)和热毒:玉米须烧灰,兑醪糟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⑦治糖尿病:玉蜀黍须一两。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:玉米须、西瓜皮、香蕉。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⑨治脑漏:玉蜀黍须晒干,装旱烟筒上吸之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玉蜀黍须、蜀黍须、包谷须

药材基源: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.的花柱和花头。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,晒干或烘干。

汉语拼音:Yù Mǐ Xū

性味:甘、淡,平。

用法用量:0.5~2两,煎服。

功效与作用:利尿消肿,平肝利胆。用于急、慢性肾炎,水肿,急、慢性肝炎,高血压,糖尿病,慢性鼻窦炎,尿路结石,胆道结石,小便不利、湿热黄胆等症。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。

归经:归膀胱、肝、胆经。

炮制:晒干用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玉麦须、玉蜀黍蕊、棒子毛

英文名:Corn Stigm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a mays L.
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。

采收和储藏:于玉米成熟时采收,摘取花柱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本品含脂肪油2.5%、挥发油0.12%,树胶样物质3.8%、树脂2.7%、苦味糖甙1.15%、皂甙3.18%、生物碱0.05%。还含隐黄素(cryptoxanthin)、维生素C、泛酸(pantothenic acid),肌醇(inositol),维生素K、谷甾醇(sitosterol)、豆甾醇(stigmasterol)、苹果酸(malic acid))枸椽酸(citric acid),酒石酸(tartaric acid),草酸(oxalic acid)等。此外,还含大量硝酸钾(KNO3),a-生育醌(a-tocopheryl quinone)。

汉语拼音:Yù Mǐ Xū

原形态:玉蜀黍,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。秆粗壮,直立,高1-4m,通常不分枝,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。叶片宽大,线状披针形,边缘呈波状皱折,具强壮之中脉。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;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,每节有2雄小穗,1无柄,1有短柄;每1雄小穗含2小花,颖片膜质,先端尖;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;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,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,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,颖片宽阔,先端圆形或微凹,外稃膜质透明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
生态环境:喜高温。

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广泛栽培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,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,花柱线状或须状,完整者长至30mm,直径约0.5mm,淡绿色、黄绿色至棕红色,有光泽,略透明,柱头2裂,叉开,长至3mm,质柔软。以柔软、有光泽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,粉末特征:乳白色,气微味淡。①薄壁细胞长方形,长34-41μm,宽约14μm,壁略厚。②导管主为螺纹和环纹导管,直径为7-10μm,导管常伴有微黄色的薄壁纤维,直径7-10μm。

性味:味甘;淡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大剂量60-90g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烧烟吸入。

功效与作用:利尿消肿;清肝利胆。主水肿;小便淋沥;黄疸;胆囊炎;胆结石;高血压;糖尿病;乳汁不通

各家论述:1.《滇南本草》:宽肠下气。治妇人乳结,乳汁不通,红肿疼痛,怕冷发热,头痛体困。
2.《岭南采药录》: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。又治小便淋沥砂石,苦痛不可忍,煎汤频服。
3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利尿药,对肾脏病、浮肿性疾患、糖尿病等有效。又为胆囊炎、胆石、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。
4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能降低血压,利尿消肿。治鼻血、红崩。
5.《河北药材》:治水肿性脚气。
6.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开胃,平肝,祛风。
7.《四川中药志》:清血热,利小便。治黄疸,风热,出

用药禁忌:煮食去苞须;不作药用时勿服。

归经:肾;胃;肝;胆经

出处: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附方:治黄疸方《四川省药志》:治湿热黄疸;治劳伤吐血方《四川中药志》:虚劳吐血。

性状:性状鉴别,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,花柱线状或须状,完整者长至30mm,直径约0.5mm,淡绿色、黄绿色至棕红色,有光泽,略透明,柱头2裂,叉开,长至3mm,质柔软。以柔软、有光泽者为佳。

炮制:将原药除去杂质、衣壳(总苞片)及灰屑,晒干或烘干即得。

注意:煮食去苞须;不作药用时勿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玉米须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