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白牛尾

汉语拼音:Bái Niú Wěi Qī 别名:印度大黄、山大黄、牛尾七、大岩七 性味:苦;甘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白牛尾七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白牛尾七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白牛尾七的功效_白牛尾七的用量和禁忌_白牛尾七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印度大黄、山大黄、牛尾七、大岩七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藏边大黄的根及根茎。

化学成分:牛尾七根及根茎含总蒽醌5.94%,其中以大黄素(emodin),芦荟大黄素(aloe-emodin)及大黄酚(chrysophanol)为甙元的结合型蒽醌5.66%,游离型0.28%,还含食用大黄甙(rhapontin)及多量鞣质。

汉语拼音:Bái Niú Wěi Qī

原形态:多年生直立粗壮草本,高70-100cm。根粗壮,有根状茎。基生叶宽卵形,长10-30cm,宽15-25cm,先端圆钝,基部心形,纸质,具5条基出脉,上面无毛,下面具柔毛,边缘具弱皱波,有长叶柄;茎生叶小;托叶鞘膜质,具短柔毛。花序圆锥状,大型,具2-3回分枝,密生硬毛及小突起;花被片6,成2轮,椭圆形,紫红色,长2.5-3mm;花梗具小突起,中下部具关节;雄蕊9;花盘不发达;子房具3棱,花柱3。瘦果连翅成宽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顶端微凹,基部心形,长约9mm,宽达7mm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200-4300m的山坡灌丛。

性味:苦;甘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止血生肌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痈疮肿毒;便血;外伤出血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茎类圆锥形,根类圆柱形,长4-20cm,直径1-5cm。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,具纵皱纹。断面形成层明显,射线密,无星点,棕红色。新断面淡蓝灰色带紫色。气微,味苦、微涩。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与大黄不同点:无星点(异型维管束)散在,射线2-4列细胞。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。簇晶直径10-120μm,淀粉粒单粒球形,直径3-40μm,复粒由2-4分粒组成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牛尾七、大岩七

药材基源: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.,以根入药。

资源分布:云南。

用法用量:清热解毒,止血,生肌。主治肺热咳嗽,咽喉痛,大便下血,痈肿疮毒,外伤出血。

功效与作用:苦、甘,寒。

注意:3~5钱,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,亦可捣烂外包患处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白牛尾七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