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杉木

汉语拼音:Shā Mù Gēn 别名:杉树根 性味:辛;性微温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杉木根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杉木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杉木根的功效_杉木根的用量和禁忌_杉木根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杉树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杉科植物杉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剥取根皮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Shā Mù Gēn

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辛,性温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治淋病,疝气,痧秽腹痛转筋,关节炎,跌打损伤,疥癣。

出处:《分类草药性》

附方:治关节炎,跌打损伤:杉根皮(鲜)适量,白酒少许。捣烂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注意:《四川中药志》:"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"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杉树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杉科植物杉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剥取根皮,晒干。

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味辛,性温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治淋病,疝气,痧秽腹痛转筋,关节炎,跌打损伤,疥癣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;治五淋,气痛,心腹胀肿,气喘。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疝气痛,霍乱转筋,及敷金疮、疥癣。
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利尿,治白带。

用药禁忌:《四川中药志》: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

出处:《分类草药性》

附方:治关节炎,跌打损伤:杉根皮(鲜)适量,白酒少许。捣烂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杉树根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nninghamia lanceolata(Lamb.)Hook.[Pinus lanceolata Lamb.]

药材基源:为杉科植物杉木的根和根皮。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化学成分:含游离氨基酸,甾体化合物,脂肪酸和维生素C。

汉语拼音:Shā Mù Gēn

原形态:常绿乔木,高达30m,胸围达2.5-3m。幼树树冠尖塔形,大树树冠圆锥形。树皮灰褐色,裂成长条片脱落。大枝平展,小枝近对生或轮生。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,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,条状披针形,革质,微弯,坚硬,长2-6cm,边缘有细齿,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、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圆锥状,簇生枝顶;雌球花单生或2-4个集生枝顶,卵圆形,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,珠鳞先端3裂,腹面具3胚珠。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,长2.5-5m,径3-4cm,苞鳞三角状宽卵形,宿存。种子长卵形,扁平,长6-8mm,宽约5mm,暗褐色,两侧有窄翅。花期4月,球果10月下旬成熟。

资源分布: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。

性味:辛;性微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烧存性,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利湿;行气止痛;理伤接骨。主风湿痹痛;胃痛;疝气痛;淋病;白带;血瘀崩漏;痔疮;骨折;脱臼;刀伤

各家论述: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五淋,气痛,心腹胀肿,气喘。
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疝气痛,霍乱转筋,及敷金疮、疥癣。
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利尿,治白带。

用药禁忌:《四川中药志》: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

出处: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。

注意:《四川中药志》: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杉木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