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红背桂

汉语拼音:Hónɡ Bèi Guì 别名:叶背红、金锁玉、箭毒木、天青地红。 性味:辛;微苦;平;有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红背桂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红背桂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叶背红、金锁玉、箭毒木、天青地红。

英文名:all-grass of Cochinchinese Excoecari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.
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红背桂的全株。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化学成分:从同属植物土沈香 E. Aga-llocha L. 中分离出二萜原酸酯。

汉语拼音:Hónɡ Bèi Guì

原形态:红背桂花 灌木,高可达1m。小枝具皮孔,光滑无毛。叶对生,稀3枚轮生,稀互生;叶柄长3-10mm;托叶小,近三角形,边缘具稍显着撕裂小齿;叶片薄,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,长5-13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或楔形,边缘疏生浅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紫红色,侧脉6-12对,略明显。花单性异株;雄花序长约1-2cm;苞片卵形,比花梗长,基部两侧各具1枚腺体,小苞片2枚,线形,基部具2枚腺体;雄花萼片3,披针形,缘具撕裂状小齿,花丝分离;雌花序极短,由3-5朵花组成,花梗长l-2mm;苞片卵形,比花梗短;小苞片与雄花同;雌花萼片3,阔卵形,边缘具小齿,子房球形,无毛,花柱3,分离,基部多少连合,长约2.2mm,外弯而先端卷曲,紧贴于子房上。蒴果球形,顶部凹陷,基部截平,直径约8.5-10mm,高约7mm,红色,带肉质。种子卵形,光滑。花果期全年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各地有盆栽。

性状鉴别:鸡尾木 常绿灌木,高达3m。全株无毛。叶对生或近对生;叶柄极短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2-14cm,宽1.5-3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绿色,边缘有浅锯齿,幼叶背脉常紫红色,羽状脉弧形连接,不达叶缘。花腋生,绿色。蒴果小,近球形,柱头宿存。花期3-4月。

性味:辛;微苦;平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;通经络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腰肌劳损;跌打损伤

各家论述: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辛、微苦、性平,有小毒。有通经活络,止痛的功能。用于麻疹、腮腺炎、扁桃体炎、心绞痛、肾绞痛;腰肌劳损。

归经:肝经

出处:始载于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。

性状:鸡尾木 常绿灌木,高达3m。全株无毛。叶对生或近对生;叶柄极短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2-14cm,宽1.5-3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绿色,边缘有浅锯齿,幼叶背脉常紫红色,羽状脉弧形连接,不达叶缘。花腋生,绿色。蒴果小,近球形,柱头宿存。花期3-4月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叶背红、金琐玉

药材基源:大戟科红背桂Excoc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.,以全株入药。

资源分布:云南、广西。

性味:辛、微苦,平。有小毒。

用法用量:2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通经活络,止痛。主治麻疹,腮腺炎,扁桃体炎,心绞痛,肾绞痛,腰肌劳损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红背桂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