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砒石

汉语拼音:Pī Shí 别名:砒黄、信砒、人言、信石 性味:辛;酸;热;有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砒石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砒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砒石的功效_砒石的用量和禁忌_砒石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砒黄、信砒、人言、信石

英文名:Arsenic Sublimate or Arsenolit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senolite;Arsenopyrite;Realgar;Orpiment

药材基源: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。目前多为毒砂、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。

采收和储藏: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,多数为加工制成。
加工方法很多,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1.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,除去杂石,与煤、木炭或木材烧炼,然后升华,即为信石,此法设备简单,但有害健康。
2.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,砸成10cm上下的块,点燃之,使雄黄燃烧,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,然后通过冷凝管道,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,即为信石。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。

化学成分: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,白色,八面体状结晶。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,故精制比较容易;升华物普通名砒霜,成分仍为As2O2。红砒是除含As2O2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。

汉语拼音:Pī Shí

原形态:1.砷华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。晶形为八面体,偶尔也有菱形十二面体。歪晶为粒状、板柱状;微晶呈星状、毛发状;集合体呈钟乳状、皮壳状和土状。无色至灰白色,多数带灰蓝、黄或红色色调。条痕白色或带有黄色。有玻璃至金刚样光泽,无晶面可见时则为油脂、丝绢样光泽。解理多组完全,交呈棱角。极脆。硬度为1.5。相对密度为3.7-3.9。能缓慢溶解于水。有剧毒。
2.毒砂 晶体结构属单斜或三斜晶系。晶形多呈柱状,有时为短柱、板柱、双锥状或致密粒块、致密块状等集合体。新鲜面呈锡白色至钢灰色。条痕黑色。金属光泽,不透明,晶体解理中等或不完全,块状集合体见不到解理,断口不平坦。硬度5.5-6。相对密度5.9-6.3。性脆,致密块体用铁锤猛击时有火星,可发出蒜臭气。
3.雄黄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。晶体细小,呈柱状、短柱状或针状,但较少见。通常多呈粒状,致密块状,有时呈土状、粉末状、皮壳状集合体。橘红色,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。条痕浅橘红色。晶体呈金刚光泽,断口树脂光泽。硬度1.5-2,相对密度3.56,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。锤击之有刺鼻蒜臭。
4.雌黄 单斜晶系。晶体常呈柱状,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,集合体则呈杆状、块状、鸡冠状。柠檬黄色,有时微带浅褐色。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,惟色彩更为鲜明。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,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,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。半透明。解理完全。硬度1.5-2。比重3.4-3.5。具柔性,薄片能弯曲,但无弹性。

生态环境:1.毒砂 在地表易风化成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,表面为褐黄、黄白、灰白、绿、红褐、黄褐、黑褐等色,被膜覆盖处,光泽暗淡,硬度低于小刀甚至低于指甲。呵气于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上,可闻到带砷的臭味。火烧之有升华物,伴发蒜臭气并熔成磁性小球。
2.雄黄 主要为低温热液、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,与雌黄紧密共生。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。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,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。
3.雌黄 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,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,形成条件完全与雄黄相似,并且

资源分布:1.砷华 主产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等地。
2.毒砂 产出于硫化物矿脉中,或粒状分散于矿脉及围蚀变带中,此时多与白色绢云母、铜黄色金星状黄铁矿共存。除古产地陕西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、甘肃、辽宁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,山东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吉林、青海、西藏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亦有产出。
3.雄黄 主产于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4.雌黄 主产于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砒石有红、白之分,药用以红砒为主。
(1)红砒 呈不规则块状,淡红色、淡黄色或红、黄相间。略透明或不透明,具玻璃样光泽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。质脆,易硕碎,断面凹凸不平或呈层状。气无,烧之,有蒜样臭气。极毒,不能口尝。以块状、色红润、具晶莹直纹、无渣滓者为佳。
(2)白砒 无色或白色,有的透明。质较纯,毒性比红砒剧。以块状、色白、具晶莹直纹、无渣滓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:无色透明;有时呈现异常双折射,折射率N=1.75,高正突起;具交错解纹理。正交偏光镜下:显匀质性。全消光。

性味:辛;酸;热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入丸、散,1-2.5厘。外用:研末撒、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。

功效与作用:蚀疮去腐;杀虫;祛痰定喘;截疟。主寒痰哮喘;疟疾;痔疮;瘰疬;走马牙疳;顽癣;溃疡腐肉不脱
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砒乃大热大毒之药,而砒霜之毒尤烈,鼠雀食少许即死,猫犬食鼠雀亦殆,人服至一钱许亦死,虽钩吻、射罔之力,不过如此,而宋人着《本草》,不甚言其毒,何哉?此亦古者与石之一种也。若得酒及烧酒,则腐烂肠胃,顷刻杀人,虽绿豆、冷水亦难解矣。此物不入汤饮,惟入丹丸。凡痰疟及J喘,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。但须冷水吞之,不可饮食杯勺之物,静卧一日或一夜,亦不作吐;少物引发,即作吐也。其燥烈纯热之性,与烧酒焰消同气。寒疾湿痰,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。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,不可用此,其毒入经,必致杀人。
2.《本草汇言》:砒石,祛时疟,除J喘,化瘀肉之药也。几时行疟疾,因暑热外受,生冷内伤,寒热不均,相因病疟,内蓄痰涎,伏于营分,故发则寒热往来,头眩胸闷,少服一厘,冷水吞下,伏涎顷消,故疟疾可止。如J喘之病,因肺有伏积冷涎,或触胃寒暑风湿之邪即发,或遇怒色劳伤即发,或值饥饱失度即发,少用一、二厘,温汤调服,伏涎顿开,故J喘可除。如化瘀肉一证,凡痈疽发背,诸溃疡证,脓血内闭不出,瘀肉坚硬不腐,以致脓溃日深,生肉日败,以砒石末数厘,和入黄蜡条内,纳入痈毒疮中,则瘀腐自化,脓血自行,但见效即去,不可多用久用也。然大毒之性,又不可轻行妄试,如疟疾邪未汗出,表邪未清(宜清解温散),或久疟阴虚阳乏(宜大补气血),砒石不可用也;如J喘肺热里虚,或兼阴虚劳损(宜滋养正气),砒石不可用也;如瘀肉不化,由于阳气不充,胃虚不食,痈疡见七恶而神气萎弱者,砒石不可用也。
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疟疾,肾气。
4.《本草别说》:以冷水磨服,解热毒,治痰壅。
5.《纲目》:除J喘,积痢,烂肉,蚀瘀腐,瘰疬。

用药禁忌:有大毒,用时宜慎。体虚及孕妇忌服。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绿豆、冷水、醋。

归经:肺;大肠;胃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开宝本草》。
1.《纲目》:砒,性猛如貔,故名。惟出信州,故人呼为信石,而又隐信字为人言。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,而雷氏治法用火煅,今所用多是飞炼者,盖皆欲求速效,不惜其毒也,曷若用生者为愈乎。
2.《内科新说》:信石有大毒,服之令胃热剧,骤生大炎,甚至溃烂而死,至痛至苦。信石虽有大毒,少用些微入药,则大有功力。作信石水母,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,加盐二钱,雨水一斤,微火熬至十二两

附方:①治多年肺气喘急,呴嗽晨夕不得眠:信砒一钱半(研飞如粉),豆豉一两半(好者,水略润少时,以纸裹干,研成膏)。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,丸如麻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小儿量大小与之,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,临卧,以知为度。(《本事方》紫金丹)

性状:有红信石、白信石两种,药用以红信石为主。

炮制:去净杂质,砸碎,装入砂罐内,用泥将口封严,置炉火中煅红,取出放凉,研为细粉。

注意:有大毒,用时宜慎。体虚及孕妇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砒黄(《日华子本草》),信砒(孙用和),人言(《本事方》),信石(《救急易方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。目前多为毒砂、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。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,多数为加工制成。加工方法很多,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:
①老法
将毒砂砸成小块,除去杂石,与煤、木炭或木材烧炼,然后升华,即为信石。此法设备简单,但有害健康。
②新法
选取纯净的雄黄,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,点燃之,使雄黄燃烧,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,然后通过冷凝管道,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,即为信石。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。

原形态:①砷华
等轴晶系。晶体为八面体,通常为无定形的粒状、块状及粉末状。颜色为白色,常带淡黄或淡红色。条痕白色或淡黄色。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,断口参差状。硬度1.5。比重3.7~3.72。系由它种砷矿分解而成。与它种含砷矿共生。纯粹者较少。
②毒砂,详N石条。
③雄黄,详雄黄条。

性状鉴别:有红信石、白信石两种,药用以红信石为主。
①红信石
又名:红矾、红砒。为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白色,有黄色和红色彩晕,略透明或不透明,光泽玻璃状、绢丝状或无光泽。质脆,易砸碎。气无。本品极毒,不可口尝。以块状、色红润、有晶莹直纹、无渣滓者为佳。
②白信石
又名:白砒。为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,无色或白色,透明或不透明,光泽玻璃状、绢丝状或无光泽。质脆,易砸碎,气无。本品极毒,不可口尝。以块状、色白、有晶莹直纹、无渣滓者为佳。以上药材,产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:辛酸,热,有毒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暖,有毒。
②《开宝本草》:苦酸,暖,有毒。
③《纲目》:辛酸,大热,有大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入丸、散,1~2.5厘。外用:研末撒、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。

功效与作用:劫痰截疟,杀虫,蚀恶肉。治寒痰哮喘,疟疾,休息痢,痔疮,瘰疬,走马牙疳,癣疮,溃疡腐肉不脱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疟疾,肾气。
②《本草别说》:以冷水磨服,解热毒,治痰壅。
③《纲目》:除J喘,积痢,烂肉,蚀瘀腐,瘰疬。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砒乃大热大毒之药,而砒霜之毒尤烈,鼠雀食少许即死,猫犬食鼠雀亦殆,人服至一钱许亦死,虽钩吻、射罔之力,不过如此,而宋人著《本草》,不甚言其毒,何哉?此亦古者C石之一种也。若得酒及烧酒,则腐烂肠胃,顷刻杀人,虽绿豆、冷水亦难解矣,此物不入汤饮,惟入丹丸。凡痰疟及榇,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。但须冷水吞之,不可饮食杯勺之物,静卧一日或一夜,亦不作吐;少物引发,即作吐也。其燥烈纯热之性,与烧酒焰消同气。寒疾湿痰,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。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,不可用此,其毒入经,必致杀人。
②《本草汇言》:砒石,祛时疟,除榇,化瘀肉之药也。凡时行疟疾,因暑热外受,生冷内伤,寒热不均,相因病疟,内蓄痰涎,伏于营分,故发则寒热往来,头眩胸闷,少服一厘,冷水吞下,伏涎顷消,故疟疾可止。如榇之病,因肺有伏积冷涎,或触冒寒暑风湿之邪即发,或遇怒色劳伤即发,或值饥饱失度即发,少用一、二厘,温汤调服,伏涎顿开,故榇可除。如化瘀肉一证,凡痈疽发背,诸溃疡证,脓血内闭不出,瘀肉坚硬不腐,以致脓溃日深,生肉日败,以砒石末数厘,和入黄蜡条内,纳入痈毒疮中,则瘀腐白化,脓血自行,但见效即去,不可多用久用也。然大毒之性,又不可轻行妄试,如疟疾邪未汗出,表邪未清(宜清解温散),或久疟阴虚阳乏(宜大补气血),砒石不可用也;如榇肺热里虚,或兼阴虚劳损(宜滋养正气),砒石不可用也;如瘀肉不化,由于阳气不充,胃虚不食,痈疡见七恶而神气萎弱者,砒石不可用也。

用药禁忌:有大毒,用时宜慎。体虚及孕妇忌服。

归经:①《本草求真》:入肠、胃。
②《本草撮要》:入手足太阴、阳明经。

出处:《开宝本草》

附方:①治多年肺气喘急,樗猿肯Σ坏妹:信砒一钱半(研飞如粉),豆豉一两半(好者,水略润少时,以纸裹干,研成膏)。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,丸如麻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小儿量大小与之,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,临卧,以知为度。(《本事方》紫金丹)
②治疟疾:人言一两(为末),飞面四两(与人言水和软饼,锅内焙干,为末用),白扁豆(末)二两,细茶(末)二两。上同和匀。每服小半钱,巳前半日用温茶调下,再用茶荡净。忌食酒面鱼等物。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不二散)
③治寒热店疟:人言一钱,绿豆(末)一两。为末,无根井水丸绿豆大,黄丹为衣,阴干。发日五更,冷水下五、七丸。(《本事方》)
④治休息痢经一、二年不差,羸瘦衰弱,兼治脾疼腰痛:砒(成块好者,乳细)、黄蜡各半两。上将黄蜡熔开,下砒,以柳条七个,逐个搅,头焦即换,俟用足取起,旋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一丸。痢,冷水下,脾疼亦然;腰痛冷酒下;并食前。小儿丸如黍米大,每服一丸,汤使同上。(《局方》缚虎圆)
⑤治诸虫痛:砒黄(细研)一两。用水浸饮饼心为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二丸,用煮肉汤下,空心食前。(《圣济总录》砒黄丸)
⑥治五痔:好白矾四两.生砒二钱五,朱砂一钱(生研,令十分细)。上各研为细末,先将砒安在建盏中,次用白矾末盖之,用火煅令烟绝,其砒尽随烟去,止是借砒气于白矾中,将枯矾取出,研令十分细。先看痔头大小,将所煅白矾末入生朱末少许,二味作一处,以水调令稀稠得所,用篦子涂在痔上,周遭令遍,日三上;须仔细看痔头颜色,转焦黑,乃是取落之渐,至夜自有黄膏水流出,以布帛衬之,至中夜更上药一遍,至来日依旧上药三次,纵有些小疼痛不妨。换药时,用新水或温汤,在痔侧以羊毛笔轻手刷洗痔上,去了旧药,却上新药。次用荆芥汤洗之,三、二日之后,黄膏水流出将尽,仍看痔头焦黑为度,以篦子敲打痔头,见得渐渐坚硬黑色,却于枯药中增添生朱减退白矾,自然药力慢缓矣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枯药)
⑦治瘰疬:信州砒黄细研,滴浓墨汁丸如梧桐子大,于铫子内炒令干后,用竹筒子盛。要用于所患处灸破或针,将药半丸敲碎贴之,以自然蚀落为度。觉药尽时更贴少许。(《灵苑方》)
⑧治鼠疬:信石(入绿豆同研)、斑蝥(去足、羽,为末)。上面糊为丸,黄丹为衣。用时打破,以醋浸一宿,其疮先以艾灸,次用此末。(《朱氏集验医方》)
⑨治走马牙疳:㈠用北枣去核,入信(石于)枣内,烧灰擦于肿处。(《普济方》)㈡信砒、铜绿各一分。研为细末,摊纸上。涂疳蚀处。(《普济方》青金散)
⑩治皮肤癌:白砒二钱,小麦粉一两。将小麦粉制成不粘手程度的浆糊状,加白砒,捻成线状细药条。用时将病变部位常规消毒,局麻后,用1号注射器针头在肿块周围0.5公分处刺入肿瘤根部,然后将药条由孔处插入,用无菌敷料盖上,待肿块脱落后,每日换药膏(用滑石粉一斤,煅甘石粉三两,朱砂一两,冰片一两,淀粉二两。共研细末,香油调成糊状)至愈。(辽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黑药条)
⑾治遍身生云头癣,作圈如画,或大如钱,或小如笔管文印:砒石一、二分。研极细,以米汤五、六匙稀调。以新毫笔以癣圈涂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砒黄、信砒、人言、信石

英文名:Arsenic Sublimate or Arsenolit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senolite;Arsenopyrite;Realgar;Orpiment

药材基源: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。目前多为毒砂、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。

采收和储藏: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,多数为加工制成。
加工方法很多,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1.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,除去杂石,与煤、木炭或木材烧炼,然后升华,即为信石,此法设备简单,但有害健康。
2.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,砸成10cm上下的块,点燃之,使雄黄燃烧,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,然后通过冷凝管道,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,即为信石。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。

化学成分: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,即亚砷酐(arsenousoxide,arsenous acid anhydride,As2O3)。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,故精制比较容易;升华物普通名砒霜,成分仍为As2O3。呈红黄色的砒石,含硫、铁等其他杂质。

汉语拼音:Pī Shí

原形态:1.砷华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。晶形为八面体,偶尔也有菱形十二面体。歪晶为粒状、板柱状;微晶呈星状、毛发状;集合体呈钟乳状、皮壳状和土状。无色至灰白色,多数带灰蓝、黄或红色色调。条痕白色或带有黄色。有玻璃至金刚样光泽,无晶面可见时则为油脂、丝绢样光泽。解理多组完全,交呈棱角。极脆。硬度为1.5。相对密度为3.7-3.9。能缓慢溶解于水。有剧毒。
2.毒砂 晶体结构属单斜或三斜晶系。晶形多呈柱状,有时为短柱、板柱、双锥状或致密粒块、致密块状等集合体。新鲜面呈锡白色至钢灰色。条痕黑色。金属光泽,不透明,晶体解理中等或不完全,块状集合体见不到解理,断口不平坦。硬度5.5-6。相对密度5.9-6.3。性脆,致密块体用铁锤猛击时有火星,可发出蒜臭气。
3.雄黄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。晶体细小,呈柱状、短柱状或针状,但较少见。通常多呈粒状,致密块状,有时呈土状、粉末状、皮壳状集合体。橘红色,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。条痕浅橘红色。晶体呈金刚光泽,断口树脂光泽。硬度1.5-2,相对密度3.56,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。锤击之有刺鼻蒜臭。
4.雌黄 单斜晶系。晶体常呈柱状,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,集合体则呈杆状、块状、鸡冠状。柠檬黄色,有时微带浅褐色。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,惟色彩更为鲜明。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,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,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。半透明。解理完全。硬度1.5-2。比重3.4-3.5。具柔性,薄片能弯曲,但无弹性。

生态环境:1.毒砂 在地表易风化成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,表面为褐黄、黄白、灰白、绿、红褐、黄褐、黑褐等色,被膜覆盖处,光泽暗淡,硬度低于小刀甚至低于指甲。呵气于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上,可闻到带砷的臭味。火烧之有升华物,伴发蒜臭气并熔成磁性小球。
2.雄黄 主要为低温热液、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,与雌黄紧密共生。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。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,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。
3.雌黄 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,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,形成条件完全与雄黄相似,并且

资源分布:1.砷华 主产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等地。
2.毒砂 产出于硫化物矿脉中,或粒状分散于矿脉及围蚀变带中,此时多与白色绢云母、铜黄色金星状黄铁矿共存。除古产地陕西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、甘肃、辽宁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,山东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吉林、青海、西藏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亦有产出。
3.雄黄 主产于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4.雌黄 主产于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砒石有红、白之分,药用以红砒为主。
(1)红砒 呈不规则块状,淡红色、淡黄色或红、黄相间。略透明或不透明,具玻璃样光泽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。质脆,易硕碎,断面凹凸不平或呈层状。气无,烧之,有蒜样臭气。极毒,不能口尝。以块状、色红润、具晶莹直纹、无渣滓者为佳。
(2)白砒 无色或白色,有的透明。质较纯,毒性比红砒剧。以块状、色白、具晶莹直纹、无渣滓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:无色透明;有时呈现异常双折射,折射率N=1.75,高正突起;具交错解纹理。正交偏光镜下:显匀

性味:辛;酸;热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入丸、散,1-2.5厘。外用:研末撒、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。

功效与作用:蚀疮去腐;杀虫;祛痰定喘;截疟。主寒痰哮喘;疟疾;痔疮;瘰疬;走马牙疳;顽癣;溃疡腐肉不脱
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砒乃大热大毒之药,而砒霜之毒尤烈,鼠雀食少许即死,猫犬食鼠雀亦殆,人服至一钱许亦死,虽钩吻、射罔之力,不过如此,而宋人着《本草》,不甚言其毒,何哉?此亦古者与石之一种也。若得酒及烧酒,则腐烂肠胃,顷刻杀人,虽绿豆、冷水亦难解矣。此物不入汤饮,惟入丹丸。凡痰疟及J喘,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。但须冷水吞之,不可饮食杯勺之物,静卧一日或一夜,亦不作吐;少物引发,即作吐也。其燥烈纯热之性,与烧酒焰消同气。寒疾湿痰,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。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,不可用此,其毒入经,必致杀人。

用药禁忌:有大毒,用时宜慎。体虚及孕妇忌服。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绿豆、冷水、醋。

归经:肺;大肠;胃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开宝本草》。
1.《纲目》:砒,性猛如貔,故名。惟出信州,故人呼为信石,而又隐信字为人言。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,而雷氏治法用火煅,今所用多是飞炼者,盖皆欲求速效,不惜其毒也,曷若用生者为愈乎。
2.《内科新说》:信石有大毒,服之令胃热剧,骤生大炎,甚至溃烂而死,至痛至苦。信石虽有大毒,少用些微入药,则大有功力。作信石水母,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,加盐二钱,雨水一斤,微火熬至十二两

性状:性状鉴别 砒石有红、白之分,药用以红砒为主。

炮制:去净杂质,砸碎,装入砂罐内,用泥将口封严,置炉火中煅红,取出放凉,研为细粉。

注意:有大毒,用时宜慎。体虚及孕妇忌服。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绿豆、冷水、醋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砒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